半岛体育从萌芽、起步、成长、壮大到全面发展,我国的生态环保产业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近日,《北京周报》独家采访了中国环境保护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赵国鸿,他表示,生态环保产业是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未来大有可为。环保行业相关企业应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也要加强国际合作,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北京周报》: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落实“双碳”目标的创新探索举措?有没有什么具体案例分享?
赵国鸿: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节能”)作为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管理企业,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引领“双碳”实践。2022年,中国节能旗下的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环保”)通过科技赋能将北京顺义园区迭代升级,打造为“中国环保双碳科创园暨中欧双碳产业园”。园区将在公司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置等零碳负碳技术探索的基础上,集中展现并培育孵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碳”相关技术和相关产业,打造“双碳”科研创新、国际交流半岛体育、宣传教育、生产组装平台。
园区目前入驻企业包括全球电量传感器的著名制造商和行业领导者瑞士莱姆集团。位于园区内的基地是其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经营各种高精度、低消耗的绿色环保电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驱动、焊接、新能源和电源、轨道交通、高精度测量、汽车等领域。当前,几乎所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和50%的风电、太阳能发电企业都在使用该公司产品。
同时,利用过往积累的丰富应用场景,中国环保完成全国首单区块链技术核证碳资产BCCER的交易。该交易利用区块链技术做支撑,在国内外创新性地解决了碳资产核证的真实性和实时性难题,保证了碳资产核证过程可靠、透明、高效。
此外,中国环保还在持续探索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公司在全国运营二十多个项目。餐厨垃圾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工艺进行处理。有机质物料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经净化处理后实现热电联产,电力、余热可自用,余电可上网;残渣可以用作饲料或肥料,在降低生产能耗、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碳排放水平,为“零碳园区”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实践路径。
赵国鸿:园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未来将打造为具备“双碳”相关产业的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半岛体育、学术交流、宣传教育等功能,集产、学半岛体育、研、宣教于一体、成为有示范引领意义的“双碳”高端产业聚集区。
生产制造包含节能设备制造、固废处理设备组装、光伏设备研制、环保材料生产四个板块。立足于环保产业投资经营、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充分利用中国环保技术特点、优势,发挥企业带动作用,通过引入和利用顺义区现有环保产业生产能力,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
研发配套包含科技研发、技术交流培训、成果转化应用、展览教培、咨询服务、文体生活配套六个板块,将针对制约“双碳”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以开展技术研究和联合攻关、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科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等为主要科研任务,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构建政策扶持、“双碳”科创聚集的市场及产业联合的新型生态圈,力争成为国内外“双碳”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
赵国鸿: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但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半岛体育。第一、产业集中度不够。我国目前有超100万家生态环保相关企业,企业间的实力相差悬殊,不利于整个行业做大做强、走向国际。第二、技术积累还需不断精进。目前行业的部分先进核心技术、仪器、化学添加剂等还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国内企业需要不断加强科研力度。第三、环保既具有公益性质,又具备市场经济的特征。仅靠政府补贴和购买公共服务,无法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未来环保行业的商业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
对从业者而言,首先,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科研投入,不断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用创新的工艺、设备和模式去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其次,从国家顶层设计方面来看,环保行业期待政府相关部门对政策做出梳理,为行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此外,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赵国鸿:我个人认为环保属于当下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能与西方特别是欧洲各国达成很多共识。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家,亦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14亿人口,是全球人口大国。中国有很强的减排能力、决心和空间。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已经显著下降。
2022年,中国环保在湖北完成全球首例运用区块链半岛体育、物联网技术进行碳核证实现的碳交易;2023年,中国环保与莱姆电子签订《核证减排量购买意向书》,开启了中国与欧洲企业在节能降碳领域合作的新篇章。未来,我们也期待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公司、机构,能够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展切实合作,在节能减排领域携手并进,共享经验、技术和资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人类自身的利益所在。从根本上来说,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环保领域也更具有开展广泛国际合作的空间和可能性。